云南傈僳村的“一个都不能少”:零辍学 走出首位本科生

来源:澎湃新闻  |  2020年06月27日 10:30
澎湃新闻 | 2020年06月27日 10:30
原标题:云南傈僳村的“一个都不能少”:零辍学,走出首位本科生
正在加载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阿尼比村,距离县城63公里。

  这段距离其实并不太远,但从山脚下去往村中的路程,却需要换乘专门的越野车,翻跃连续不断的陡峻山路,前往村民家中时,还要手脚并用的在几近90度的陡坡上攀爬而至。

  去往余卫香的家,就需要这样的过程。

  也正是因为家乡如此的偏远闭塞,以致经济贫困、思想落后,阿尼比村村民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不够,余卫香曾两次差点失学。

  “2015年以前,全村只有2名大专生,辍学失学的孩子更是普遍,九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工作难度非常大。无一名在岗在编人员,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还不到3个。”阿尼比村党总支书记唐海峰说。

  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改变了村里孩子的命运,这其中就包括余卫香。

  近年来,本着“扶贫必扶智、致贫先治愚”,“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等思路,通过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数次进组宣讲,入户排查,针对有辍学风险的学生及时入户进行一对一劝导,如今的阿尼比村,实现了0失学0辍学。

  2017年时,眼见着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的余卫香,因为没有学费差点辍学,唐海峰带着村“两委”班子东拼西凑,还找了县里的信用社,为她交上了上大学的学费。

  就这样,阿尼比村走出了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

  让阿尼比村的孩子们走出大山、接受高等教育的助力,仍在不断加持。去年7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工商联的组织下,相宜本草等公司对阿尼比村13名在读大学(专)生进行资助,自2019年起,按照每生每学年6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基金直至毕业。

  余贵山与妻子正在玉米地耕作。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赵实 摄

  首位走出深山的本科生

  6月14日的下午,一个视频电话接入了阿尼比村村民余贵山的手机。

  打来视频的人,是正在昆明的学校中的女儿余卫香。午后无课,已经大三的她正在进行期末复习,休息时,便与心头牵挂的家中父母闲聊几句。

  余卫香留在家中的学习笔记,余贵山经常拿出来翻看。

  看着爱人拿着手机与女儿亲密地聊天,余贵山站在身后,只是满足地笑。

  2017年,余卫香被云南省属重点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录取,成为了村子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

  看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余贵山充满了自豪,但更大的担忧浮上心头——女儿的学费该从哪来。

  余贵山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务农,加上他做护林员的收入,每年的家庭收入只有两三万元左右。这些钱,除了要赡养双方老人,还要供家里的两个女儿读高中,现在大女儿即将上大学,这笔费用成了一笔大难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余卫香第一次差点失学了。在她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家中有人生病,花费颇多,父母一时难以供她继续保持读书,只能选择让她辍学。

  “那时我想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妹妹,全力供她考个好学校。最后所幸村里帮我们家解决了难题。”余卫香说,她那时候已经做好了去打工赚钱的准备,好在村里及时发现,唐海峰专门找上门来,还给她找来了助学金,这才让她能继续完成高中学业,顺利参加了高考。

  2017年的这一次,唐海峰听说了余贵山家的情况之后,又主动来帮忙解决余卫香上大学的费用问题。

  “她能考上云南民族大学,是我们村的骄傲,也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学生,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让她把大学读完。”唐海峰说,为此,村“两委”班子东拼西凑,还找了县里的信用社,终于把学费凑齐了。

  村里的这份支持,余卫香一直感恩于心。如今,她已经上了大三,开始规划毕业后的人生,“我特别感谢村里以及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再加上我也喜欢教书,所以我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做个老师,把这份教育的爱心传承下去。”

  沪企助力“一个都不能少”

  2019年,沪滇协作项目和“万企帮万村”的帮扶政策走进了阿尼比村。

  这个深山中的傈僳族村落,自此与教育的关联更加密不可分。

  “我们村地处偏远,资源也很匮乏。对于我们的村民来说,教育脱贫是一个比较长远、稳定的途径。所以,村子这些年一直努力在给村民宣讲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各方面找来资金的支持。”唐海峰说。

  2019年7月,上海市宝山区工商联叶勇超以及多家上海民营企业家一行来到阿尼比村,决定对13名在读大学(专)生进行对口帮扶。其中,相宜本草公司决定从2019年起发放6000元/每生/每学年的助学基金,直至学生毕业。

  “这份支持,大大减轻了他们家里的负担。而且,相宜本草还承诺,以后村子里出的每一位大学生,他们都会提供帮助。”唐海峰充满感慨,“这给我们提高村里孩子的教育水平带来了很大的支持和信心。”

  在大理学院读大三的游占玉,正是受助的学生之一。

  她的父亲游正清因为腿部残疾,干不了农活,家里也因病致贫。2019年,她收到了来自相宜本草的助学基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她在维西县城进行“专升本”学习,希望能进一步读书深造。

  游正清的女儿游占玉在大理学院读大三,她在沪企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正准备攻读专升本。

  “沪滇协作项目和‘万企帮万村’,既减轻了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又解除了大多数家长及学生的辍学思想。”唐海峰介绍,目前,阿尼比村全村在校学生114人,其中,大学(专)14人。

  “可以说,我们村受教育情况持续向好,发展教育促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他说,2018年,阿尼比村托扒比组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考入本地的事业单位就职,成为30年来阿尼比村走出去的第一位公职人员。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云南傈僳村的“一个都不能少”:零辍学 走出首位本科生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